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闻动态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炎夏防中暑,千万别大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8-01
       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相继收治了两位因高温导致中暑的患者。

       一工地民工因室外高温作业突发意识障碍,被工友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治。

 

       一位集训战士,室外训练后,感头晕、发热、全身乏力,第二天中午情况加重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

 

什么是中暑呢?

       中暑是指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heat stroke,EHS)。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核心温度超过40℃;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DIC。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热射病是严重的热致疾病,高热是首位损伤因素,既往文献的诊断标准中多数把核心温度(通常是直肠温度)升高>40℃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然而实践中经常不能在第一时间测量直肠温度,或者未能测到直肠温度的最高值(如已实施降温治疗),不能据此而延误热射病的诊断。另外,在发病现场测量的体表温度 (通常是腋温)不能代替核心温度,因其测量准确性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参考价值有限,不能作为诊断条件。耳温较腋温更接近于核心温度,可以作为参考。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从轻症中暑进展至热射病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连续过程,应在发现异常的第一时间启动干预治疗,而不应在确立“热射病”诊断之后再进行治疗。本共识不再把核心温度作为临床诊断的必要条件,目的是避免因为“诊断”的问题而延误必要的降温治疗。这绝不意味着体温这一指标不重要,体温仍然是评价热射病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获取患者的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建议以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的标准。如果患者从病史到临床表现均符合热射病,则不能仅仅因为体温(包括核心温度)未超过40℃而排除热射病。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的治疗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电风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者给予冷敷。

       如遇路人中暑,应尽快协同周边路人将中暑者抬至树荫下,向患者身上泼洒凉水或用冷毛巾敷头部,敞开衣领、松解腰带,用扇子、纸张等扇风降温,并提供含盐功能饮料。如以上措施均无效果,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送患者至医院急救。

重症中暑的治疗——降温治疗

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1)体外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对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无循环障碍者,冰水擦浴或将躯体侵入27℃~30℃水中降温。对循环障碍者,采用蒸发散热降温,用凉水反复擦拭皮肤,同时应用电风扇或空调加快蒸发。

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我院急诊科提醒,中暑应以预防为主,广大市民需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活动时间,特别是对于年老、孕妇、慢性疾病患者,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高温天气诱发疾病。

       一定要外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并准备充足的水,此外防暑降温药品也要备在身边。(李敏)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