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为响应国家号召,早日实现健康中国伟大战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孟江主动申请作为郴州第八批援疆中期轮换人员之一踏上了这片土地,正式开启了自己人生中一段新的征程——对口援疆。期间,他立足本职岗位,在受援医院开展了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参加了“郴托情.义诊送医”活动,以实际行动融入新疆、服务新疆、建设新疆,获得了当地医学同仁与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被任命为新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被湖南援疆前方指挥部评为 “援疆工作先个人”。
“这大半年的援疆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能力。每当我的工作得到患者家属和同仁点赞时,我总是提醒自己这些都是我应该做好的,我承载着组织寄予的厚望,我代表的是一医人。” 刘孟江自豪地说。
快速适应艰苦环境
对于从小生活在江西赣州的刘孟江而言,遥远的西北大漠似乎就是风沙尘土的代名词。干旱的气候、强烈的紫外线、巨大的昼夜温差都让这个江西汉子难以适应。“以前对新疆的了解只在书上读到过,从来没有去过。” 刘孟江腼腆地笑着,“当时家里人还一直担心那边的安全问题,总是念叨着让我注意安全。”而谈起去援疆的初衷,刘孟江说:“我是一名麻醉医生,得知新疆医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我就主动请缨了。”尽管当时家里还有2个孩子需要他照顾,其中一个才刚刚1岁多还在蹒跚学步,刘孟江还是毅然决定离家3000多公里,开始了他的援疆生涯。
初到托克逊的刘孟江身体严重不适应昼夜的巨大温差和12级大风天气,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而请假,每天坚持上班。刘孟江说:“院党委书记首建国嘱咐我要好好工作,发扬惠爱、敬业、求实、争先的一医精神,我要担起这个责任,不能辜负‘一医人’这三个字。”
满心热忱授技巧
认识到援疆时间有限,刘孟江确定做好医疗帮扶是第一要务,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次手术后,刘孟江都会把相应的药物配方和技术要领告诉当地医务人员,希望借此能让技术真正留下来。刘孟江觉得自己的使命除了“帮”,更要“扶”。
根据工作需要,经托克逊县委组织部研究,任命刘孟江同志为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负责医院医疗质量和教学培训工作以及援疆对接工作,同时还兼顾麻醉科工作的帮扶。于是,他积极发挥一技之长,针对基层医院起点低、底子薄的情况,加强自己传帮带教的作用,为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献计献策。
医院年轻医生多,执业医通过率低,为此跟医务科一起制定了临床医生技能培训,首先开展全院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使全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外科医生洗手和换药不规范开展了外科洗手和外科换药的培训,使外科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麻醉方便,针对当地疾病特点,开展了双腔支气管麻醉,动静脉有创监测,神经刺激仪外周神经阻滞,可视喉镜插管,光棒辅助插管,规范科室教学和操作,制定常规麻醉操作流程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使麻醉科在危重病人抢救和管理水平上大大提高。
2018年底还与医院领导一起制定了医院中长期规划,利用此次援疆团队专家优势和资源做好医院学科搭建工作,开设皮肤美容科,打造心内介入品牌,做强康复和重症医学科,开展影像诊断治疗中心,把肿瘤诊断业务开展起来。
“我是真的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把新疆人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爱!”在刘孟江看来,医生都是一家人,实现援疆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眼前的病痛,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群技艺精湛、堪当重任的医疗人才队伍。
助力开展多项首例技术
2018年9月,一名72岁维吾尔族人在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确诊患有食管癌,该病只有在支气管全麻下实施经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才能根治。然而,食管癌根治术是外科难度高、风险性较大的手术,尤其是支气管全麻对麻醉医生要求高,插管难度大,特别是插管定位,定位不好肺隔离不全,外科是没法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的。尤其是该名患者又是高龄患者,不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老年基础疾病,还有脑梗病史,因此,在以往,这类病人要么选择放弃治疗,日夜忍受病痛的折磨,要么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奔波到上级医院去治疗。因为经济原因,绝大部分病人最终无奈选择放弃治疗。
但是,这一状况随着刘孟江的到来发生了彻底改变。获悉患者病情后,刘孟江克服基层医院药物和硬件条件有限困难,经过三次严谨的术前讨论和准备,为其量身制定了详细周全的麻醉计划。9月16日下午,刘孟江在缺少纤支镜,只能依靠听诊器听诊确定支气管导管位子的情况下一举完成支气管插管,最终,在历时4小时后,托克逊县人民医院的首例食管癌根治术成功实施。该项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该院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空白,更标志着该院全面进入食道癌的治疗。刘孟江为当地患者带来了三甲医院优质服务,赢得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十月怀胎期盼新生儿降生的母亲,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但大多数母亲回忆起分娩过程都忘不了撕心裂肺的疼痛,甚至难忘终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6年已经开展了无痛分娩术,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了;但在新疆,由于观念的不同,在此之前并没有开展过,而这个技术需要医生对药物精准的控制和个体化管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群的耐药量不一样,如果注射的麻醉药量大了,产妇没办法使上力,量小了还是会疼。
2018年12月30日,一名孕妇即将临盆,比起其他产妇,她对疼痛尤为敏感,她要求刘孟江为其实施无痛分娩。“我当时带领托克逊医院的麻醉科医生一直在产房里观察,随时调整用量。”在刘孟江的指导下,成功为该产妇实施了分娩镇痛,这也开创了该院相关领域的先河。
惠爱精神传边疆
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孟江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全疆各族患者。他还主动参加了“郴托情.义诊送医”活动,该项活动是卫生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按计划完成好所在受援单位的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充分发挥医疗援疆队员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为需要帮助的村民、为各民族人民提供医疗服务,为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贡献。
2018年9月10日,星期一,是新疆托克逊县每个行政村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的日子,刘孟江随同援疆医疗组成员一起,参加入托来的第一次“郴托情.义诊送医”活动,他和其队员自筹资金提前购买了一些常用药品,在县卫计委、博斯坦乡卫生院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一早来到了伯日布拉克村,与数百名村民一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医疗专家们顾不上吃早餐便各就各位忙开了,每一个义诊台前都排了长长的一队村民,乡卫生院为每一名专家配备了一名翻译,诊疗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一个上午的时间,有近200名村民接受了专家诊疗和咨询,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和日用品近千元。义诊结束后,医疗队一行又应邀来到了博斯坦乡卫生院,为几位住院病人进行了会诊,与卫生院医师进行了交流,提出了病人的治疗方案。
9月29日,刘孟江随同医疗组一行8人又来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克尔碱镇克尔碱村,开展入托来的第二次“郴托情.义诊送医”活动。克尔碱村地处偏避,共有村民1200多人,村民看病治疗极不方便,在县卫计委、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援托医疗组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到村部为村民送医送药,一上午共有100余村民接受看病治疗,免费送药200多元。
每到一处完成任务要离开的时候,当地群众无不热泪盈眶的拉着他的手表示感谢,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容,刘孟江深刻体会到了援疆工作的重要性,誓要借助自己后援医院和科室的力量为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尽职尽责,为托克逊人民的健康奉献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医疗,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贫穷之分,刘孟江的援疆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更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切切实实地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年半的援疆时间过去大半年,他将继续坚守在,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情怀,他说,希望通过他们点点滴滴的工作,把祖国的关爱送到边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让援疆人的爱洒满这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吴蕾)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