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a+!我院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10%

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22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全国1588家三级综合医院中脱颖而出,首次被评为a+,创下我院参与“国考”五年来的最佳成绩。这一突破标志着这家百年老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迈出了关键步伐。


据悉,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深化医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国家卫健委考核三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成效的官方评价工具,因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国考”。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指标构成,是评价和反映医院综合实力、管理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最权威、最综合的榜单。

自2018年国家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来,我院连续五年保持排名持续上升态势,特别是2023年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指标不断优化。目前,医院已建成国家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39个,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年接诊疑难危重患者超15万人次。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走过百年历程的市一医院如何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

近日,市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向儒和院长方力接受《郴州日报》专访,提出了他们对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见解。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以下简称“市一医院”)以“党建红心”引领“改革匠心”,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近日,该院党委书记刘向儒接受郴州日报专访,分享了医院以党建为纲、以改革为帆的实践与思考。

记者:党建引领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市一医院如何将党建工作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

刘向儒:我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党委全面领导作决策、院长组织实施抓落实、党政分工协作聚合力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3年来,出台《关于建设重要人才高地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制度、方案近60项。2023年,医院“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国家绩效改革“卓越实践奖”,党建查房制度入选湖南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项目,2024年11月28日,医院作为全省四个代表之一,在湖南省“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2024年12月27日,医院“新时期地(市)级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新探索与实践”获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2024年公立医院党建业务融合典型案例,这些都是对党建引领成效的权威认可。

医院党委始终扛牢党建“第一责任”,坚持“党务业务同检查、党风作风同督查”。我们创新推行“党建查房”制度,通过“一看二访三听四评五改六督”流程,构建了党委与一线职工沟通的桥梁,统一了全院干部职工思想。2022年以来,共开展100次党建查房,协调解决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人才队伍、设备设施、薪酬福利、技术项目建设等300多个问题,真正让党支部成为推动发展的“战斗堡垒”。   

记者:市一医院在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刘向儒:我们坚持“党建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患者上”。 在推进“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工作中,医院坚持把筑牢政治忠诚作为党课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注重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医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支部书记示范讲、基层党员“唱主角”,全院54个党支部1600余名党员围绕治病救人事例、廉洁行医事迹和红色经典故事等讲微党课3000余场次。人人讲、互相学的微党课,搭建了理论学习的平台、为民服务的课堂、沟通互鉴的场域,医院各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化身联络员、服务员,把有温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医院各党支部集思广益,发挥医疗专业特长,以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为出发点,组织党员医生、护士走进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为群众进行常见病症的健康科普,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医疗问诊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近两年,医院60余名党员医务人员获评湖南“最美医生”“湖南省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

我们还以巡察整改为契机,结合医院管理及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聚焦服务提升及流程改造,以微改革服务大民生,用最短的周期、尽最大的可能办好民生所向、发展所需:增开午间、夜间诊室实现“当日预约当日清”, 推出包括手机自助查询等在内的多渠道医疗费用查询服务,让患者实时明晰费用清单;开通“书记信箱”,零距离倾听职工合理诉求;院领导晨会听取各类投诉汇总情况,确保件件投诉有回应和整改。这些举措推动服务类投诉量下降27%,获患者广泛好评。  

记者:医院如何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向儒: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尺度”丈量为民服务的“真温度”。我们建立“四责协同”机制,编印操作手册400余册。针对医药购销、设备采购等高风险领域,创新推行党委“小巡查”制度,修订《采购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将42个采购流程纳入线上阳光平台监管,实现廉政风险动态清零。

在严管的同时,医院建立“疏堵结合”机制:设立“无忧诊疗基金”,对确需谢意的患者,引导其将红包转为住院押金;开通“清廉直通车”线上监督平台,实现投诉24小时响应;推行“双谈话”制度,对新任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对受处分人员开展暖心回访。全面实施“清风赋能”行动,聚焦耗材管控、基建工程等八大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同时建设湘南片区首个医疗廉洁教育基地,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记者:面向未来,市一医院如何进一步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刘向儒:下一步,医院将坚持“聚合资源、突破瓶颈、重构体系”的改革逻辑,坚守“三个不变”——公益性底色不变、党建引领主线不变、质量安全底线不变,把握“三个转变”——从“管理”到“治理”转变、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从“单体竞争”到“生态共赢”转变,在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下,走出一条兼顾公益性与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百年老院,初心如磐。市一医院将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医疗技术、服务品质、管理效能全面升级,奋力实现从“百年名院”向“百年强院”的跨越,为湘南地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记者:市一医院在“国考”中实现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方力: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系统性变革,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改革破题”。我们以“一院多区”模式为支点,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门诊量从2006年的105万增至2023年的250万,手术量同比增长259%,服务半径覆盖湘南、粤北、赣西等地区1500万人口。这一模式被推荐为“省政府真抓实干典型案例”,成为破解“看病难”的关键引擎。  

记者:医疗服务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市一医院如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方力:医疗技术最能直观体现医疗服务能力,我们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近五年开展百余项高难度技术填补市内空白,半数达省内先进水平。2023年,胸心外科完成郴州首例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脊柱外科实施首例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达90%,远超全国均值。

我们稳步推进技术项目提升工作,2023年开展了项目提质年活动,全院申报项目276项, 10个项目获评a级,其中“加强湘南片区腹膜透析中心的内涵建设”项目跨学科apd完成率284%,彩超引导下腹透置管术完成率113%;“郴州呼吸介入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呼吸内镜2618例,同比增长21%;“以临床路径为抓手,提高drg管理能效”项目,实施临床路径病种100个。基本实现医疗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流程优化的目标。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们加大对环节质量、高危患者、终末病历及死亡病历的检查与考核力度,2023年开展核心制度督查86次、手术室专项检查43次,约谈不合理用药、不合理诊疗医务人员49人次,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同比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至7.97天。

记者:在提升运营效率和控费惠民方面,医院有哪些创新实践?

方力:我们以drg支付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100个,病例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0.3%,为患者节省近万元手术费的案例比比皆是。同时,推行“业财融合”精细化管理,百元医疗收入耗材消耗金额下降2.59%,骨科等专科耗材节约采购成本近2000万元。2023年,医院药占比降至26.13%,出院患者次均药费下降11.6%,真正实现“提质”与“控费”双赢。  

记者:作为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市一医院如何增强发展动力?

方力:重人才,强学科,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在人才方面,我们大力选拔培养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等拔尖人才,扎实推进职称自主评审改革工作,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出台人才新政,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保障。2023年招聘博士2人、高学历人才74人。在2023年6月郴州市公布的第一批人才分类评价认定名单中,我院拥有d类以上人才203人。在学科方面,我们强调医教研协同,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组建科研联合体,成功对接8个临床研究队列,选派16名队列人员赴上海交流学习、2名人员短期培训;将同济大学列为医院申报“国自”依托单位,享受经费配套政策。成功建立儿童罕见病专病数据库,为儿童罕见病研究提供重要平台。2023年全年完成课题立项94项,其中国家自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0项;获批省级临床医学技术示范基地3个。

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组建科研联合体,选派科研人才赴上海交流学习

高质量发展没有终点,唯有以患者获得感为标尺,才能行稳致远。市一医院锚定“百年强院”目标,启动了多院区管理、资产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发展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体系、医疗事业发展、行风作风和服务态度、行政办事流程等九项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体验、激发医院内部活力和创新,让老百姓在医院就医更安全放心、更便捷实惠。(郴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