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毅,主任医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一区病区主任。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微无创学组委员、郴州市抗癌协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郴州市医学会外科ercp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胰腺疾病及严重肝脾外伤的救治。主持郴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一项、湘南学院科研课题一项、院内临床技术项目一项。担任《肝胆胰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青年编委。在《肝胆胰外科杂志》《肝胆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被评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十佳医生”“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带教老师”。
带领科室成员查房
为患者讲解病情
“实在不好意思,明天临时有一台大手术要做。”“对不起,咱们预约的采访时间又要往后推了,临时有手术。”“昨天手术结束得太晚了,所以没办法。”“周末要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于毅很忙,每每确定好的采访时间,实际上都是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作为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一区病区主任,他不仅要做好自己主刀的手术,还要随时作为科内技术顶梁柱,协助医疗组长完成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腹腔镜下脾脏切除、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不仅要多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还要为科室同事详细讲解相关手术细节及技巧,共同成长,并鼓励科内同事人人找准不同亚专科发展,推动科室诊疗领域全面覆盖,诊疗项目百花齐放,让肝胆外科危急重症以及疑难杂症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让患病百姓不再到处奔波,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勇于进取 大力推动肝胆外科手术微创化
85岁+急性重症胆管炎=高龄+急危重症!
这是于毅接诊过的患者。因“右上腹痛5天”,85岁刘姓患者被送到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一区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经入院急查腹部增强ct,该名患者被确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伴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这就是急性重症胆管炎。这种疾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在高龄患者中,病死率高达 20%~40%。”于毅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结石导致的胆管梗阻,会让胆道内压力不断升高,胆汁中微生物或内毒素反流入血,从而导致出现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该病的关键就在于快速疏通梗阻胆管。”于毅说。
然而,如果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就需要接受全身麻醉,这既增高手术风险,也增加手术费用。自2005年起就在肝胆外科临床一线工作的于毅非常清楚,此类病人以农村老年患者居多,因为不愿意增加家庭负担,疾病早期由于不疼痛,都是抱着能拖则拖的心态不治疗,最终导致送到医院来时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
2013年3月至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修学习的于毅,注意到了ercp手术。ercp手术又叫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人体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用x线摄片,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取石、放置支架、胆汁引流等操作。ercp手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这项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疏通梗阻胆管,相对于开腹手术,费用也大幅降低。”于毅说。
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肝胆外科二区病区主任王攀前往湘雅二医院进修,同样学习了ercp手术技术。2014年,在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谢敖文的主导下,科室以于毅与王攀为主,组建起ercp手术团队,开始了对该类疾病的微创化治疗。
入院第二天,85岁刘姓患者被推入手术室。于毅与助手们运用娴熟的内镜技术以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克服了胃肠道变形、进镜困难、结石体积大等困难,为老人实施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术,整个手术过程不超过30分钟。手术一结束,85岁刘姓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迅速恢复了正常。
一年年,一步步,ercp手术团队在后续王攀的带领下,救治成功率逐步从40%提高到90%,救治患者的年龄也逐年攀升,最高创下了百岁纪录。如今,科室年开展ercp手术超过400台,开展数量位于省内前列。
除此之外,在于毅的积极推动下,包括重症胰腺炎微创手术、经皮肝穿刺胆管窦道取石技术、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探查术、肝癌的微创切除术等在内的多项微创手术项目均在科室开展起来,肝胆外科常规手术全面走向微创化。患者在大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享受到了同等甚至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敢于担当
全力抢救肝胆脾破裂危重症患者
因外伤导致肝脾破裂是急重症之一。肝脏血液循环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血循环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达到1500ml至2000ml。肝脏一旦破裂,患者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于大量失血而生命垂危。脾脏也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作为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脾破裂的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同样的,脾破裂也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大量失血,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肝胆外科工作了近20年的于毅,大部分的手术就是在无影灯下抢救一个个严重外伤所致的肝脾破裂患者的生命:
高速路上突发车祸后,被送到医院的货车司机因外伤已经停止了心跳。经紧急心肺复苏恢复心跳后,于毅二话不说,为其紧急实施肝部分切除、脾脏切除、胰腺切除急诊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城市交通事故后,一名失血性休克、肝脾肠破裂及多发骨折的20多岁年轻患者被紧急送到市一医院肝胆外科。面对生命垂危的年轻患者,于毅不假思索冲上手术台全力救治;
待产孕妇突发肝破裂,血压都已经监测不到了,于毅毫不犹豫地向科室主任汇报后主动承担风险,急诊开腹止血,成功救回孕妇的生命,也成功挽救了一个家庭;
…………
生命至上,对于于毅来说,这是一名医者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腹部外伤导致的严重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凶猛,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因此,抢救措施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诊断快、入手术室快、麻醉快、手术快、输液输血快,每一环节紧紧相扣,才能使整个抢救工作高效运行、获得成功。面对垂危的生命,上手术台,奋力抢救,成为他第一时间的坚定选择。
每天清晨7时许来到医院,8时主持科室晨交班,了解前一天入院患者的情况、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晚夜班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简单进行一下业务学习。20分钟后,带领医疗小组查房,与疑难危重症患者家属仔细沟通病情。9时进入手术室手术。15时左右结束手术后返回病房,处理医疗文书。17时30分至19时,仔细总结一天的工作内容,复盘手术,查漏补缺,上网学习相关手术视频,了解相关前沿技术。
这,就是于毅每一天的常规工作状况。遇突发状况,连台手术,或者大型手术做下来,凌晨一两点钟回到家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时候,熬到凌晨四五点钟,他就索性不回家了,稍微休息一下,伴着晨光又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累吗?于毅摇摇头,每一次看到患者痊愈后绽放的笑颜,脱离死亡威胁后由衷的感怀,他就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意义,特别有成就感。为了在这方寸之间大显身手,托举患者生的希望,他将驰而不息、奋斗不止。(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