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湘南地区首例自体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9-07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俗称“尿毒症”,因其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又被戏称为“不死的癌症”。但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毒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明显改善,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这已经不是神话,世界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最长的已经44年了,是日本的一名血液透析患者,我院也有规律血液透析33年的患者,目前仍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神话”还在继续上演。

但随之而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多,各种并发症越来越多,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问题日益凸显:1.发病年龄老年化,老年人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建立通路困难;2.继发性肾脏疾病导致尿毒症的越来越多,特别是糖尿病肾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早期治疗疾病过程中,上肢血管因静脉注射药物导致血管损伤的机会更多;3.已经进入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不规范,或早期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后期易出现自体血管耗竭。

面对上述的疑难血管,目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医生建议血液透析通路的思路一般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带cuff隧道的涤纶导管(长期导管),如果自体血管耗竭就意味着必须使用人工材料代替自身血管,但是这并非完美的办法,仍存在使用寿命短、并发症多、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郭胜根主任团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人的静脉全身都有,上肢静脉耗竭了,能否从自身其他地方取根血管来做搭桥,然后顺利在上肢建立一个自体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呢?理论上是可取的,也有人取过尸体移植血管尝试建立动静脉内瘘,取得了成功。为此,郭胜根主任团队血管通路组的医生经过查阅资料,反复探索,充分讨论后决定为一名特殊的自体血管耗竭患者老李(化名)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案。老李家住永州,是一名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管条件差,目前自体血管耗竭,无法建立常规的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害怕长期导管导致的感染并发症(因为病程中老李已经出现过几次严重的感染,差点丧命)。术前郭胜根主任亲自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谈话,老李决定接受这种新的手术方式并签字授权。郭胜根主任召集科室全体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设计了各种应急处置预案。讨论后郭胜根主任指示主刀医生张坚副主任医师一定要注意细节,确保手术成功。


取下肢自体移植血管


处理移植血管

移植血管成襻


血管吻合


手术由有着十余年手术经验的张坚副主任医师主刀,经过取血管、处理血管、移植血管、建立隧道、成襻、吻合等紧张有序的过程,历时3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内瘘杂音良好,郭胜根主任宣告手术成功。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十分满意,老李的妻子激动的说“郭主任团队能力强,技术高,敢于担当,还一心想着为病人省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从永州慕名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的原因,感谢郭主任和张坚副主任医师,感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要不老李以后的血液透析不知道该怎么办。”(黄教文)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