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党建Party Building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

抓党建铸就医魂 建设惠民爱民的优秀文化

来源:郴州市第一人民院 发布时间:2019-10-28
       党建聚心,文化铸魂。党的建设既以制度为突破口,又要抓住思想意识这个关键。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以文化的方式深入到广大医护人员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感化人,为医院的干部职工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医院精神与文化的塑造和培育中——该院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作为办院宗旨;将“惠爱文化、家文化、励志文化”确定为医院文化的核心;把“创一流医院,保万众健康”作为医院愿景;确立了“惠爱、精医、实干、创新”的院训,以及“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一个患者满意”的服务理念。
       一代代郴一医人勤学苦干、言传身教,让后辈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如今,做一名精勤不倦、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每个郴一医人的自觉追求。
 
 

       仁心仁术  薪火相传
 

       病理科医生是捕获疾病的侦察兵,他们为疾病诊断尤其是恶性肿瘤的确诊提供着“金标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创始人,是现已耄耋之年的郑碧璋。在病理这个冷门科室,郑碧璋一呆就是四十五年,因工作卓越,他被中国病理学会评为“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
       1963年,因工作需要,已经当了三年内科医生的郑碧璋转行,白手起家创建郴一医的病理科。病理科创建初期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时不仅设备简陋,人手也不够。现在做病理切片,刀片是一次性的,非常锋利,但在上世纪60年代,郑碧璋做病理切片所用的刀要反复使用,每次切完,都需要手工来回磨5000多次,才能将刀片重新磨得锋利,以便切出五到六微米的切片。一个病理切片需要繁复的步骤才能制作好,而且有些步骤不能间断,当年病理切片的制作几乎全靠手工,为了按质按量做出切片,郑碧璋晚上睡觉时也要上闹钟,到了切片该进行下一步处理的时间,就是半夜他也要起床去工作。
       对于患者而言,病理诊断报告就像法院的判决书一样权威。郑碧璋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工作时如履薄冰,遇到病理切片提示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下结论前,郑碧璋总会反复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力求精准不差,他说:“病理结论影响着治疗方案,关乎患者安危,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
       有一次,郑碧璋给一个患者看切片,患者心急如焚。郑碧璋温和地劝慰患者不要着急,郑碧璋儒雅的气质和友善的态度让患者平静下来,他对郑碧璋说:“医生,坐在你身边我觉得很安详。”病理诊断是良性肿瘤,这位患者喜出望外,当场拿出几张百元钞票就要硬塞给郑碧璋,郑碧璋拒绝了,他严肃地说:“你本来非常尊重我,但你这样做,伤害了我。” 患者一听,惭愧极了,就要下跪道歉,被郑碧璋赶紧扶起了。
郑碧璋对患者的体恤与慈悲,源于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他时常对科室的年轻医生说,对待患者要温和有礼,要体谅他们是有病痛的人,是受苦的人。病理科的显微镜下,被放大的不只是病变组织,还有郑碧璋深沉的大爱。

       八十多岁的郑碧璋已退休多年,但他的照片仍然悬挂在郴一医病理科医生简介栏的第一位,照片下面写着:“病理科创始人,第一任病理科主任。”
       “病理科医生要有执着的专业精神,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崇尚医德,敬业乐业,耐得住寂寞。”这是郑碧璋对病理事业接班人的殷殷嘱托。作为他的弟子,现任郴一医病理科主任胡玉林将“做一名像老师那样仁心仁术的病理医生”当成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如今,郴一医病理科已发展成为形态病理、分子病理、数字病理三位一体的科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技术和诊断水平,在湖南省均位居前列。病理科早已从手工阶段迈入了全自动时代,不仅有全自动脱水仪、全自动浸染封片仪,还有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实现了组织脱水,切片染色、封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自动化、标准化。
       先进的技术与诊断水平后面,是仪器永远无法取代的病理医生有温度的付出。郴一医病理科的门外,有拿到报告喜极而泣的,更多的还是哭到声嘶力竭的。尽管手头还有很多工作,但病理医生做不到坐视不理、充耳不闻。每当听闻哭声,他们总是把患者或家属请进办公室,耐心解释病情,翻最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书籍中的癌症预后数据给他们看,帮他们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一次,一名刚当上母亲的年轻患者在拿到乳腺癌确诊报告后瘫坐在地,失声痛哭。病理科主任胡玉林端来一杯热茶,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后,用大量的真实病例向她说明这一型乳腺癌的治疗预后非常好,帮助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现在,这名乳腺癌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后基本痊愈,她还成为了一名乳腺癌志愿者,经常用自己的经历给别的病友加油打气。
       “郑老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郴一医病理科第一位病理学博士曹慧秋这样说。高学历的年轻人接过了病理科创始人郑碧璋高擎的火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郴一医“惠爱、精医、实干、创新”的院训——郴一医病理医生在湖南省病理识图大赛中名列前茅,在全省高级职称考试中屡屡斩获第一名;郴一医病理科2018年获全省临床病理质控优秀单位,该科室率先在湖南省地市级医院开展了多项分子病理检查项目,其远程病理会诊网络不仅覆盖了临武、宜章等山区,还连系着千里之外的新疆托克逊县……
       2017年郴一医110年院庆时,医院院史馆落成。为了更好地传承郴一医精神,医院党委编辑出版了图书《橘泉沁香》,书中收录了包括郑碧璋在内的医院前辈敬业奉献、关爱患者的感人故事。老一辈医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他们勇攀医学高峰,努力解除患者痛苦,这种医学精神成为了信念的灯塔,光芒四射,激励后人。
 
 
 

       家学渊源  精勤不倦  
  

       郴一医急诊科24小时向市民开放,对于那些在深夜突发疾病的患者来说,急诊科高高矗立的“红十字”,是黑暗的汪洋里生命赖以维系的浮桥,它代表着救济,指示着希望。
       零点刚过,一名老人因为昏厥被送进急诊科进行抢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接诊后迅速处置,老人很快苏醒过来。
       “你有高血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力比其他的人要低,一定要引起重视!”老人转危为安,徐自强对老人及其家属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后,才放心离开。
在郴一医,急诊科主任徐自强以忙碌和热心著称。急诊科每天平均接诊200多次,徐自强参与了一半以上。没有急救任务,他就在病房里巡查,护士插呼吸管,他就帮忙定位;患者呼吸机不会用,他就耐心地一遍遍教。帮患者推车、为患者带路、陪患者做检查,这些本不属于主任医师的工作,徐自强不但做了,还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他常说:“帮患者一把,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去做呢?”

       有一次,一个重症患者需要做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室氧气压力非常高,正常人进去会出现流鼻血、耳鸣、头痛这些症状,患者家属都没有去陪护。徐自强见状,亲自陪同患者去做高压氧治疗,带给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
       急诊科平均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56岁的徐自强夜以继日、不知疲倦。2003年“非典”期间,他在一线接诊,转运疑似患者200多次;2007年的群体性蘑菇中毒事件,当时因肺炎住院的徐自强拔掉针管就赶往急救室,和同事一起抢救了400多人……支撑徐自强的精神动力,除了爱岗敬业的信念,还有“做人要凭良心,做医生更要凭良心”的家训。


       
       徐家四代行医,徐自强的爷爷徐桂荣出生于清朝末年,是一名老中医。从小,徐自强就常听祖父对他父亲说:“做医生先要做人,做人要凭良心,做医生更要凭良心。”徐自强的父亲徐望规继承了父辈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经常为贫困乡亲免费看病、拿药,在家乡声名远播。祖辈父辈的笃行、教诲,让“精勤不倦、惠及众生”的大医精神在徐自强的心中萌芽,并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与遵循。
       “我父亲经常跟我说,很多病人是因为家里没钱看病,小病才拖成大病。医生给病人看病,一定要讲良知、凭良心。这句话我记在心里,永远都忘不掉。”徐自强说。
父辈的叮嘱,让徐自强兢兢业业地工作,也让他的心里总是装着患者的疾苦。因非凡的业绩,徐自强2003年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记三等功;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荣誉称号;2010年获“郴州市德医双馨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郴州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徐自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推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如今,徐自强的儿子徐秋笔也考入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父亲一样,他选择了又忙又累的急诊科。谈及初衷,徐秋笔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在我心中有了特别的意义。我希望继承好家风,做一名医术高、医德好的医生。”
    公立医院只有管理好、关爱好每一个员工,医生护士才会敬业奉献、以院为家;只有每个党支部都建设成为战斗的堡垒和温馨的家园,广大医务工作者才能将这份温暖通过医疗服务传递给患者。

       长期以来,郴一医致力于打造一切为了患者的“惠爱文化”,以院为家的“家文化”,精益求精的“励志文化”。2016年以来,该院开展了道德讲堂暨职业道德人文培训20余期,医院党委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好家规好家训”等系列评选活动,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在全院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
       文化涵养和价值引领,润物无声、成风化人,它让一代又一代的郴一医人厚植医学理想、不忘为民初心。2018年,郴一医被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称号。
 
 
 

       惠民爱民   初心如磐
 

       从南塔路进入医院大门,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的一块巨型文化石,上面镌刻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几个鲜红的大字。
       凿凿誓言,初心如磐。
       郴一医的急诊科正对着文化石,急诊科副主任护师许薇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步履匆忙地从这里穿过,去接诊患者、为患者的事奔波。
       一次,一个因呼吸疾病住院的患者在没有家属陪护的情况下外出买午餐,突然倒在了医院门口,许薇听到保安呼喊,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患者身边。这位患者是因呼吸骤停而晕厥,情况十分危急,许薇奋力抢救,他才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许薇又根据他住院腕带上的信息,联系上了他的家属。患者家属赶来后,对许薇感激不尽,要给她一笔钱作为酬谢,被许薇婉拒了。家属感动于许薇高尚的品格,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医院。


       
       急诊科是郴一医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急诊科护士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是个非常艰苦的岗位,但许薇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除了抢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她还默默承担起为无主患者找家属的繁忙琐碎。
       郴一医是郴州地区医疗实力最强的公立医院,每当有人突发疾病,路过的好心人往往会拨打120,将这些素昧平生的患者送到郴一医的急诊科。一些患者因为罹患精神类疾病或者老年痴呆症等,不能及时说明自己的身份、住址与家属信息,因此,照料这些“无主患者”并为他们找到家属,就成了急诊科护士的日常。这项工作既艰难又经常遇到,以至于每当穿着护士制服的许薇神色匆忙地跑到医院附近的派出所时,民警们就知道:郴一医急诊科又来了身份不明的患者,需要派出所民警调阅户籍档案来进行协助了。
       家住文化路周老太已经80岁,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一天她趁家人不注意独自外出,打算前往坳上看望亲友,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坳上的乡间小路上。路过的好心人拨打120将其送入了郴一医急诊科,老人勉强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却无法提供家庭住址和家人电话号码。许薇多次联系坳上镇镇政府和派出所,却查无此人。不得已,许薇通过媒体寻人,家属闻讯赶来。8月18日,周老太在家人的陪同下出院。
       当急诊科的护士很辛苦,但许薇却甘之如饴。她说,每当看到自己照料的患者康复痊愈走出医院的大门,她的内心就涌动着幸福感与成就感。
       在郴一医,像许薇这样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将医德表现与医务人员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医院党委还组织开展了“医学人文”与“叙事医学”的征文比赛,共收到100余篇来自医疗一线的医生、护士的征文。优秀的医院文化鼓舞、激励着广大医护人员投身于守护人民健康的崇高事业,而党建工作与医风医德建设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让“一切为了人民”的真正落地有了坚实的组织思想保障。如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再是空泛的口号,它在郴一医医护人员的心灵深处扎根,成为了他们自觉遵守的座右铭。
       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同频共振、深度交融,共同塑造了该院惠民爱民的医魂。郴一医先后获得“全国人文管理品牌创新医院”“全省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案例”等诸多荣誉,孜孜不倦的探索收获了广泛肯定。

通讯员:吴蕾
编辑:王卉
审核: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