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尖上的“新舞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8-28

“跟我从小到大一起成长的先心病就这样摆脱了它的控制,没想到做了心脏手术,下周就可以回到学校上课了!”术后第二天,躺在病床上的小静(化名)笑容灿烂地说。一身青春洋溢,披着长发,听着耳机,丝毫看不出就在昨天她经历了一场与生死攸关的谓之“心尖上的舞蹈”的先心病高风险手术。

小静今年13岁,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她从小体弱多病,因为先心病从懂事开始就被告知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跑跑跳跳开心地玩,上学后更是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校运会永远是拉拉队和观众席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静自己也越发感到活动起来力不从心,稍稍动一下就会觉得气喘吁吁,爬楼最多不过4层就要被迫停下来休息。父母对小静的疾病牵肠挂肚,到处寻医问药,经过多方咨询,最终选择了值得信赖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就诊。

该院小儿心胸外科针对先心病患儿这个特殊的病人族群,成立了小儿先心病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简称小儿先心病MDT小组。应用MDT模式对小儿先心病患者提供个体化、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小静因肺动脉瓣二叶畸形,瓣缘粘连较严重,开放时呈圆顶帐篷状,压差89mmHg(毫米汞柱)。先心病镶嵌治疗MDT小组经过术前缜密的研究、讨论和预演,决定给小静实施食道超声介入引导下经皮股静脉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由小儿心胸外科朱云主任、孙国文医生、B超室祝伟宏主任组成的手术实施组,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完成了7次扩张动作,瓣膜跨瓣压差恢复正常。术后仅在患者右腿根部留下一针眼大小的伤口,患儿术后仅4天痊愈出院。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在复杂先心病的治疗领域里,患者又多了一种新的手术选择,也标志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在先心病微创治疗及多学科联合诊治方面,朝着精准化医疗模式上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真可谓:心尖上的舞蹈,舞出了新的舞姿!

据小儿心胸外科朱云主任介绍,传统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是在DSA下经皮穿刺外周血管进行的,有射线损伤和造影剂过敏等风险。但心胸外科医生进行了改进,采取胸骨下端小切口食道超声下微创治疗,它缩短了介入路径,避开了射线损害,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但仍需切胸骨、剪开心包,有胸骨变形、心包粘连的风险。而本次采用最新术式,避开了传统手术的弊端,将微创发挥到了最大限度,患者只有一个针眼伤口,术后恢复很快,还可以多次操作。B超室祝伟宏主任说该手术的最大优点是超声可以在术中实时观察球囊的细微变化,为球囊最佳直径的选择、疗效的即时评估、手术方案的调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MDT模式给患者更专业化、规范化诊疗

MDT即多学科诊疗模式,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是指由多个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接诊的每一个先心病患儿均会采用MDT模式,由医务科牵头以小儿心胸外科为中心,集结相关各科室的专家进行周密、细致的术前讨论,由各专家分别发言评估手术的风险、应急预案等,做到MDT术前讨论完成率100%。

雷冬竹院长信心满怀地说:“MDT模式增加了医生的信心,极大的降低了风险,为实现患者安全起着重大的意义。”不仅如此,每一例入院时的患儿家属可以得到医生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和答疑。小儿心胸外科除了借助儿童医院的微信平台为大家提供咨询和帮助服务,还成立了自己的微信医患沟通群,邀请门诊及出入院的患者家属纳入群内,方便大家预约、随访和追踪。从今年开始,小儿心胸外科将持续在每年“六一儿童节”的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的免费复查和体检。

心脏手术是高风险手术,医院从顶层设计到科室执行都有着严格的管控。作为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已经成熟开展体外循环下先心病修补术、先心病镶嵌等高精尖手术,从2014年小儿心胸外科开科至今,已经完成先心病手术共计153台,其中127台微创先心病镶嵌手术,20台体外循环下先心病修补术,6台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小儿心胸外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微创技术为广大心脏病患儿带来了福音,这些闪烁着人性化关怀的心脏外科微创技术日益成熟,已经成为患儿心中最热切的期盼。

湖南省首例食道超声介入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手术中